随着秋冬季节来临,气温骤降成为慢阻肺(慢性阻塞性肺疾病)患者的 "健康大敌"。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呼吸科专家指出,低温环境会从多方面诱发病情急性加重,做好科学防护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。
一、了解复发诱因,提前规避风险
(一)低温刺激引发气道应激
寒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,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,引发咳嗽、喘息等症状。同时,低温会抑制呼吸道纤毛摆动,降低其清除病原体的能力,使痰液淤积,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。研究显示,气温每下降 10℃,慢阻肺急性发作风险增加 12%。
(二)免疫力下降叠加感染威胁
展开剩余74%低温环境下人体免疫力降低,尤其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,更易被流感、肺炎球菌等病原体侵袭。上呼吸道感染常成为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导火索,表现为痰量增多、脓性痰、呼吸困难加剧等症状。
(三)空气污染双重伤害
秋冬雾霾天气增多,PM2.5 等有害颗粒直接损伤气道黏膜,诱发炎症反应。室内封闭环境易滋生尘螨、霉菌等过敏原,与室外污染形成 "双重打击",进一步刺激呼吸道。
二、三大核心措施筑牢防护屏障
(一)基础防护:阻断诱因源头
严格戒烟控烟:吸烟是慢阻肺首要诱因,烟龄超过 10 年者发病率是常人 5 倍以上。患者需坚决戒烟,同时远离二手烟,建议家庭配备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环境。
精准保暖护呼吸道:外出佩戴保暖口罩,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气道;室内保持 18-22℃温度及 50%-60% 湿度,使用加湿器缓解干燥;每日选择午间通风 2 次,每次 15 分钟。
(二)体质调节:增强抗病能力
温和运动强体质:推荐八段锦、太极拳等舒缓运动,每周 3-5 次,每次 20 分钟,以 "不气促、微出汗" 为度,可提升肺功能储备 30%-40%。
营养免疫双补充:每日摄入优质蛋白(1.2g/kg 体重),如鸡蛋、瘦肉、豆制品;多吃富含维生素 A 的胡萝卜、南瓜,维生素 C 的橙子、西兰花;中医建议常食山药莲子粥、银耳百合羹等健脾养肺食材。
疫苗 + 中药双重防护:每年 9-10 月接种流感疫苗,每 5 年接种肺炎疫苗;稳定期可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黄芪、党参等益气中药,配合穴位贴敷调节免疫,减少发作频次。
(三)规范管理:中西医结合控病
坚持科学用药:严格遵医嘱使用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(如沙丁胺醇)、糖皮质激素(如布地奈德),切勿自行停药。研究表明,规范用药可使急性发作率降低 40%。
定期监测与应急处理:每月记录 "咳嗽 - 咳痰 - 气喘" 日记,当出现痰色变黄、呼吸频率加快(>20 次 / 分钟)等 3 项以上症状加重时,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。
中医特色调理:通过辨证施治开具固本平喘方(含熟地、山茱萸、蛤蚧等),结合三伏贴、艾灸肺俞穴等疗法,改善 "肺脾肾" 三脏功能,从根本上增强机体抗寒能力。
三、特殊场景应对要点
(一)雾霾天:N95 口罩 + 及时清洁
空气质量指数(AQI)>150 时避免外出,必须外出选 N95 口罩,回家后立即清洗鼻腔、更换衣物,减少污染物残留。
(二)空调房:控温保湿防干燥
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 26℃,搭配加湿器保持湿度 40%-60%,定期清洗空调滤网(每 2 周一次),避免尘螨堆积。
(三)职业暴露:加强个体防护
接触粉尘、化学气体的从业者需佩戴 KN95 级防尘口罩,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,建议每 2 年更换一次高风险岗位。
成都中医哮喘医院专家强调,慢阻肺患者需建立 "预防 - 管理 - 应急" 全周期防护意识,通过生活方式调整、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环境干预,可有效降低秋冬季节 60% 以上的复发概率。坚持规范治疗与科学防护,才能平稳度过寒冷季节,守护呼吸健康。
发布于:广东省蚂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