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皇帝的子嗣繁多并不罕见,但顺治皇帝的情况却是个意外。他六岁即位,十三岁便开始亲政,然而,年仅二十四岁便早逝。若从结婚立后的时间来算,仅十年之内专业配资门户官网,顺治便有了十四个子嗣,平均每年诞下一个孩子。这种“高效生产”的方式,在现代人的眼中可谓匪夷所思。坊间甚至有传言称,多尔衮也曾插足过后宫,因此这十四个孩子中可能有他的一份。那么,这个说法究竟是否属实?顺治的这些子嗣,又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?
顺治皇帝,本名爱新觉罗·福临,生于1638年,是孝庄太后唯一的儿子,同时也是皇太极的第九子。皇太极当年因孝庄能力卓著,一直将宠爱倾注于其姐姐海兰珠,而忽视了自己的亲生儿子。事实上,早在皇太极的长子尚未诞生时,海兰珠已为他生下过一位皇子,皇太极高兴得一度大赦天下,并宣布计划把皇位传给这个孩子。可惜,海兰珠所生的皇子早夭,不到一岁便离世,而这一天正好是福临的生日。
展开剩余82%根据相关史料,顺治皇帝之所以被命名为“福临”,在某种程度上也有“冲喜”的意味。海兰珠的儿子早夭,对皇太极的打击巨大,而福临的出生无疑为他带来些许安慰。遗憾的是,海兰珠未能撑过丧子的打击,没多久便去世。紧随其后,皇太极也未能久活,同年也突然离世,未能给未来的帝位留下一道遗诏,继位之事只能由皇子们自己争夺。
皇太极共有十一个儿子,其中有八个幸存。皇长子豪格、九子福临和十一子博穆博果尔,因母亲身份较低,成为帝位继承的竞争者中并不突出。而博穆博果尔因母亲是蒙古察哈尔部的大福晋,因此被排除在外,最终福临被推举为继位的最佳人选。多尔衮与豪格争权,两败俱伤,正当此时,郑亲王济尔哈郎提出支持五岁多的福临为帝,确保了政局的稳定。因此,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,而多尔衮成为了实际掌权的摄政王。孝庄太后在此时也成为了福临的坚强后盾,顺治只能成为一个名义上的皇帝。
随着年岁渐长,顺治逐渐感受到作为皇帝的权力与责任。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无法继续做“傀儡”,于是十三岁时便开始亲政。虽然多尔衮为满清功臣,但对年轻的顺治来说,却是最大的威胁。在十三岁时,孝庄和多尔衮为顺治挑选了第一任皇后——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孟古青。她虽然与顺治为亲戚,但性格奔放、自由,不拘小节,这让年少的顺治并不喜爱。然而,他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年并能够独立亲政,最终还是迎娶了孟古青,换取母族的支持。
婚后仅一年,顺治便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——爱新觉罗·牛钮。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,这并非孟古青所生,而是宫女巴尔氏的儿子。随后,孟古青被废除皇后之位,再也没有出现在《起居注》中,仿佛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插曲。尽管如此,顺治的繁衍生息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,皇宫中接连不断地迎来新生命。
古代帝王早婚早育,尤其是顺治,他的父亲在位时便开始为他筹划后宫妃子。在顺治六岁登基后,孝庄便开始物色适合顺治的妃子,以确保皇帝能尽快拥有继承人。为了避免皇帝出丑,孝庄还特意安排了八名宫女来教导顺治男女之事。巴尔氏正是其中之一,虽然她出身低微,但她的多次翻牌使她成为了顺治最宠爱的妃子。顺治对孟古青的冷漠,似乎也成了他宠幸巴尔氏的原因之一。在短短四年内,巴尔氏便为顺治生下了三个孩子,远超孟古青的零子嗣。
顺治的第二任皇后,也是由孝庄选定的。顺治十一年,孝庄的侄孙女博尔济吉特氏成为皇后。虽然她同样没有生育,但与孟古青不同的是,她脾气温和、处事得当,因此顺治对她并未表现出过多的厌恶。作为后宫之主,她的主要任务其实是为顺治挑选妃子与安排后宫事务,顺治通过此方式试图逐渐摆脱母族的掌控。
与此同时,顺治倾心的董鄂妃也在选秀中脱颖而出。董鄂氏温文尔雅,受江南文化熏陶,精通书法、历史,深得顺治宠爱。顺治十三年,董鄂氏成为贤妃,随即被封为皇贵妃,手握六宫之权。次年,她便为顺治生下了第四个皇子。顺治高兴至极,再次大赦天下,并将此子视为嫡长子,打算立为继承人。
然而,董鄂妃的儿子不幸早逝,仅活了104天。董鄂妃悲痛欲绝,身体日渐虚弱,最终去世。尽管顺治最爱董鄂妃,但这并未影响他继续在后宫扩展子嗣。历史资料表明,顺治在去世前,后宫拥有37位有册封的妃子,未册封的妃子则可能有200余人。
顺治在后宫的多妃子并不是没有原因的。为了确保继承人不绝,顺治不仅忙于政务,还极为勤勉地在后宫生育子嗣。随着妻妾众多,子嗣也自然繁多,顺治能在十年内生育十四个孩子,这显然并不奇怪。
至于坊间流传的多尔衮“助力”顺治的说法,从时间上来看并不成立。多尔衮早在顺治七年去世,而顺治的孩子则是在他去世后才出生,因此不可能有多尔衮的孩子。然而,顺治的十四个子嗣却是在严格管理下,生育的血统无可置疑。尽管他仅活到24岁,但勤奋的后宫安排与顺治自身的勤勉,使得他的高产成为了历史事实。
而顺治的儿子康熙,继位后更是多子多福,61年间他育有55个孩子。康熙也因子嗣多、竞争大,为了确保继承人不乏人选,只能不懈繁衍。在这种历史背景下,顺治的“高产”也就不再令人惊讶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蚂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